推进“三零”创建 筑牢平安防线
今年以来,信阳市以“做好党的二十大信访保障工作”为主线,以“控增减存防变赋能”为抓手,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契机,持续在提升“四信”信访工作模式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进一步巩固“零上访”创建良好态势,持续筑牢平安防线。主要做法是:
一、工作做法
(一)狠抓专项治理“减存”。一是压实领导包案。对中央联席办交办和省委交办重点信访事项,明确由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县区、联系案件,全部落实县处级党政领导包案,落实“五包”责任,包案化解成效计入干部个人实绩档案。二是强化机制驱动。坚持周督导、月讲评、季推进,逐案实行动态管理、挂图作战。三是加强督导指导。市专项督导组定期实地督导,逐案落实“五个面对面”,真督实查,推动积案化解。
(二)紧盯初信初访“防变”。一是落实清单管理。对初信初访事项实行台账精细化管理,明确包案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化解时间,实行闭环管理。对预警信息、上级交办的重要信访事项等,建立包案责任清单、化解稳控责任清单、化解时间清单、督办责任清单,形成全过程责任链条,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二是提升接访实效。突出重点约访、专题接访和案件会商,重在解决一般干部接访后解决不了的初信初访问题。今年,结合我市人居环境整治和全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活动,我们及时将人居环境整治和营商环境中的信访问题提交会审会商解决。三是跟踪督查问效。对初信初访案件随时督查,压实责任;对跨区域、跨部门信访事项提级督查,由市大督查专班点对点督导,确保办理效果;对重复案件定期督查,巡回督导推动化解。
(三)坚持源头预防“控增”。一是前瞻民生工程布局。市委、市政府广泛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涉及城市建设管理、交通出行、医疗卫生、社会劳动保障等重点领域建议和意见2784条,按照“群众急需、实事求是、当年可完成”的原则,确定12件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由市人大票决通过,及时推动解决,有效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产生。二是前置风险管控关口。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要项目建设的“前置程序”和“刚性门槛”,每项市重点项目工作专班配备一名信访干部,开展前期走访、问卷调查,对征集的意见建议预研预判,对存在的风险隐患主动排雷。三是前移矛盾排查化解防线。结合全市“三服务”大比武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县、乡两级千名干部带着感情谈心、厘清问题谈事、求实问效谈法,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有效减少了矛盾上行。四是前端延伸治理触角。结合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造提升市、县两级接访大厅,乡乡成立群众工作站,村村建立群众工作室,构建了“以市、县信访部门为龙头,乡镇(办事处)群众工作站为纽带,村(社区)群众工作室为基础”的四级群众信访工作网络。发挥“五老四员”作用,在乡、村两级老党员、老队长、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中,选聘一批党风政风监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科学民主决策参议员、便民服务代办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四)强化《条例》宣传“赋能”。一是高位推动学习。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主持召开会议专题学习《信访工作条例》,要求将《条例》学习作为全市5月份“周四大讲堂”重点学习内容。市联席办向每位市级领导呈送《条例》宣传口袋书和学习资料,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开展专题学习。二是“四进”专题讲解。结合各级“支部联支部”活动,抽调全市优秀信访干部进乡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党校,针对不同群体,运用多种形式,推动《条例》学习宣传入脑入心。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集中宣讲活动200多次,参与人数两万人以上。三是营造场景示范引导。市、县两级同步开展集中宣传日活动,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等载体推送宣传信息,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学习热情。截至目前,全市共制作宣传展板600余块,悬挂标语800多幅,发放口袋书、宣传手册、宣传单页等资料20万余份。
下一步,信阳市将继续以贯彻落实第九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紧紧围绕“三零”创建工作,不断学习借鉴其他兄弟市的好经验、好做法,持续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